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3年第4期
编号:10397850
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例临床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3年第4期
     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606-8106(2003)04-0594-01

    从2000~2002年我们对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,术后随访2年,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,患肢功能恢复优良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男3例,女2例,年龄65~82岁。2例为股骨颈骨折(头下型),2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(Ⅳ期),1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。

    1.2 手术经过 患者取侧卧位,患侧在上,麻醉采取硬膜外麻醉,选择髋关节外侧切口,长约10cm,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,切断臀中肌、臀小肌在股骨大转子抵止,暴露并切除关节囊,切除股骨头保留股骨距1.5cm,处理髋臼,安放试模合适后安放髋臼假体,在女性保持20°前倾角,男性15°,并保持40°髋臼角,处理股骨近端安装假体柄合适后安放人工股骨头假体,各向运动髋关节无松动后,冲洗缝合,髋关节腔内放置负压引流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各种并发症,术前Harris评分标准平均50分,术后平均87分,经过积极的术后康复训练,患肢功能恢复良好,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3.1 适应证 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,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;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症状较重,年龄在60岁以上;③类风湿性关节炎,强直性脊柱炎,症状较重,年龄在50岁以上;④股骨颈部良性肿瘤患者;⑤严重的髋臼及股骨头骨折。

    3.2 假体的选择及术后康复训练 对于年龄相对较小且身体状况相对较好,能够耐受卧床者,采取非骨水泥型,对于年龄较大,术后需要早期离床活动者,则采取骨水泥型。

    对于采用骨水泥型者,术后卧床2周,穿矫正鞋,股四头肌功能训练,2周后在行步器帮助下离床负重行走训练;对于非骨水泥型术后需卧床6周,术后穿矫正鞋,股四头肌、股内收肌、外展肌功能练习,6周后扶双拐不负重练习,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。

    3.3 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①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,了解重要脏器功能状态,评估手术的风险性。②术前应了解患者有无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的历史,通过髋部X线片了解有无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程度,骨质疏松严重者应列为手术禁忌。③术前注意患者有无局部感染灶,如扁桃体炎,龋齿及足癣等。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需于术前3天应用,并于术中给予抗生素,维持血药浓度。⑤为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,应于术前3天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,1天1次皮下注射直至术后1周,之后给予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维持,并配合患肢的主动被动功能练习。⑥严格监控手术室的环境,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。

    (编辑 小川), 百拇医药(王宇)